折旧费的计算方式有什么?答: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被称为直线法,是将固资的计入折旧费额平衡地平摊到固资预估使用期限内的一种方式。 选用这些方式计算出来的每一期折旧费额均是等额本息的。 计算...
补提其他应付款折旧费对公司所得税的危害答:会的,补提其他应付款折旧费会危害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补提其他应付款折旧费记入哪一个学科1、如果是早期错漏,按差值补提:a、补提时;借:其他应付款损益表调节;贷:固定...
固资资产减值和对折旧费与企业所得税危害的财务会计解决是啥《固定资产》规则要求,公司理应于期终对固资开展查验,假如固资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帐面价值,公司应该按可收回金额小于帐面价值的差值记提固资资产减值...
设备折旧完后再市场销售要交纳所得税吗增值税转型后,自2009年1月1日,经营者市场销售旧货回收,依照是自已应用过的也是归属于二次流通业的差异特性及其经营者的特性,分成市场销售自已应用过的固资、自身应用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公司的固资因为技术性发展等缘故,须经加速折旧的,能够减少使用寿命或是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 公司企业所得税...
机动车报废折旧收益必须交所得税吗?固资折旧收益,就是指固资已无法再接着应用,沒有实用价值,将其溶解后卖掉铜、铁等废弃物的收益。固资的折旧收益按以下要求要交纳所得税: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问...
一、固资预估使用年限对公司所得税的危害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要求,公司应依据固资的特性和运用状况,有效确认固资的使用期限和预计净残值。固资的使用期限、预计净残值一经明确,不可任...
依据国家财政部、我国税务质监总局下达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税务总局〔2006〕86号)要求:自2006年1月1日之后公司新购入的用以科学研究开发设计的仪器设备和机器设备,企业使用价...
我企业是通信服务公司。在固资清除全过程中,解决市场销售一部分损毁的固资,产生一部分折旧收益,我想问一下是不是缴税,交哪些税?此外,财税字[2002]29号文“国家财政部、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旧货回收和旧...
难题內容:固资折旧费,当公司计提工资的折旧费比税收法律要求的低时,要做纳税调整吗2、因为产品品质弄缘故,公司向用户开展赔偿,金额极大时要不要由税务单位准许或评定列营业费用学科是否 回应:1、税收...
依据国家财政部、我国税务质监总局颁发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要求:自2006年1月1日之后公司新购买的用以科研开发设计的设备和机器设备,企业使用价值在三十万元左...
新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加速折旧怎样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公司的固资因为工艺发展等缘故,须经加速折旧的,能够减少使用寿命或是采用折旧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
售卖废料获得的折旧收益必须交所得税吗?必须的,应当依照增值税条例的要求,按照公司生产制造同行业缴纳所得税:1、公司生产制造购入原料依照相关要求抵税了进项税,那麼不论是市场销售废料或是下栏废弃物,都需...
我国税务质监总局企业所得税司相关责任人就健全长期待摊费用折旧所得税现行政策记者招待会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政策研究室 2014年11月21日 一、问:健全长期待摊费用折旧现行...
固资资产减值后折旧费企业所得税的危害因为运营环境破坏或是是经营不佳等缘故,通常会给公司固资产生危害,立即的伤害是公司造就经济收益的工作能力降低,促使固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帐面价值.按《固定资产》规则要求,...
1995年4月,某地税务监管大队对该地一大中型设备制造企业1994年企业所得税交纳状况开展监管。发觉该公司1994年6月损毁机械设备一批,使用价值3五十万元,根据对“固定资产折旧”与“固资明细分类账”的核查...
问:公司为了联系业务,购买了一辆轿车,假如为1万元,请问老师,轿车的折旧年限是多少?企业按多少扣除残值呢?如何计算月折旧率? 答:汽车属于交通工具,税法规定了最低的折旧年限,具体由企业根据车辆...
2007年少计折旧费197万,原2007年有盈利40万,2008年4月补提折旧费197万根据“其他应付款盈利和亏损调节”(在年度汇算清缴前),2007年盈利为-157万,本年度不需交纳企业所得税。问:那样解决在税务层面是不是容...
国家财政部、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日前协同公布《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税务﹝2014﹞75号)(下称“通告”),就相关固资折旧所得税现行政策问题作出税收优惠政策表明。通告着重强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公司的固资在工艺发展等缘故,须经折旧的,能够改变使用寿命或是采用折旧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 公司企业所得税法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