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员工压力个税税金,在新个税法下应怎么计算?
2023-04-18 15:10
结合实际,有一部分员工和老东家签的合同是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由老东家担负,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计算应缴个税呢?
因为税后工资是没有个人所得税的,如果使用未税薪水直接使用测算显而易见有什么问题。正确的方式是,将纳税人未税薪水计算为应纳税额,再测算应缴个税。
依据《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关于做好<缴纳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工作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下称89号文)第十四条要求:“单位或者个人为纳税主体压力个税税金,应先纳税主体所取得的不含税收入计算为应纳税额,测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一)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征收率)
(二)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计算(一)里的征收率,就是指未税所得的按未税级距相匹配的税率;公式计算(二)里的征收率,就是指应纳税额按价税合计级距相匹配的税率。”
依据《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全面推行新个人所得多个税收征管对接难题的通知》(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公示2018年第56号,下称56号公告)的相关规定,义务人向居民本人发放工资、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累计预扣法测算预扣税款,测算住户个人工资、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按《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实行。
个税延付率表一
(住户个人工资、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可用)
以上都是89号原文中所讲的新个税法下价税合计级距相对应的税率表。
因为含税和不含税应纳税额不一致,因而,必须可用不同类型的延付率表。经计算后住户个人工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收入延付率详细下列:
居民企业未税薪水、工资薪金所得延付率表
以上都是89号原文中所讲的新个税法下未税级距相对应的税率表。
通过以上剖析,能够梳理出税后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流程:
1、测算总计预扣预缴未税应纳税额
总计预扣预缴未税应纳税额=总计税后工资收益-总计不征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总计专项附加扣除-总计专项扣除-总计依规确立的别的扣减。
公式计算中各分部规格与56号公告第一条第一项公式计算里的口径一致。
2、明确不含税收入相对应的延付率及速算扣除数
依据流程1测算出来的总计预扣预缴未税应纳税额,通过以上的《居民个人不含税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搜索相对应的延付率及速算扣除数。
3、测算总计预扣预缴应纳税额
将流程2搜索出来的延付率(征收率)和速算扣除数带入以上89号文章中的公式计算(一),算出总计预扣预缴应纳税额。
4、测算今天应预扣预缴税额
依据流程3测算出来的总计预扣预缴应纳税额,通过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搜索相对应的延付率及速算扣除数。带入56号公告第一条第一项的计算公式中,算出今天应预扣预缴税额。
今天应预扣预缴税额=(总计预扣预缴应纳税额×延付率-速算扣除数)-总计减免税额-总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很繁杂?要是遇到老东家为员工担负一部分税款状况,计算步骤会很繁杂。
因而,个税也被誉为较难最复杂的税收。
也有财务会计要问:公司为员工承担这一部分个税,如何在测算企业所得抵扣?
这种情况问得好,让我们来详尽说一说。
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北京税务局2019年11月11日公布的《企业所得税实务操作政策指引》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
“根据《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顾主为员工担负全年一次性奖金一部分税金相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难题的通知》(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公示2011年第28号)第四条的相关规定,‘顾主为员工压力个税的款,应是本人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凡独立做为企业管理费税前列支的,在预估所得税时不可抵扣。’因而公司担负员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应对员工薪酬’学科核算,归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能从抵扣;不通过‘应对员工薪酬’学科计算,独立记入管理费用的不可从抵扣。”
因而,对公司为员工承担这一部分个税,如何在测算企业所得抵扣,主要是看公司有关帐务是怎样核算。在这儿,财会人员的核算方式取决于能不能抵扣,这一处理方法,实际上在许多税收法律政策规定不明确的地区都适合。
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邮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