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申请容易忽略几个新项目
2022-11-04 17:27
薪水、薪金所得,指个体因就职或是受聘而获得薪水、薪酬、奖励金、年尾涨薪、劳动分红、补贴、补助及与就职或是受聘相关的许多所得的。
1.人人有份的实体福利。
过年或过节公司派发现金福利必须缴纳个税,财会人员都能牢牢把握并立即代收代缴。但节日、员工生日等情况下发放人人有份的实体福利,事实上也应该划入员工获得当月薪水、薪金所得测算并代收代缴个税。
根据:《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生活补助费范畴明确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要求,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付给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助、补贴不属免税政策的福利费范畴,理应划入纳税人薪水、工资收益计税个税;个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要求,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包含现钱、实体、商业票据和其它方式的经济收益。所得的为实物产品,理应按照所取得的凭据中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额。
2.超标付款保险的、公积金。
根据国家或省(自治州、市辖区)市人民政府要求的要求、缴存比例具体缴纳的最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医保费和失业保险费及其公积金,免征个税。但超出范围比例标准和缴纳的社会保险、公积金,应划入本人当期的薪水、薪酬收益,计税个税。
根据:《国家财政部、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基本上养老保险金基本上医保费失业保险费、公积金相关个税政策的通知》(税务〔2006〕10号)要求,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单位超出范围比例标准和缴纳的最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医保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先超出一部分划入本人当期的薪水、薪酬收益,计税个税;个人和单位先后在不得超过员工自己上一年度月平均收入12%幅度内,实际存缴的公积金,可在本人应纳税额中扣。
3.私车公用的车辆补贴和超标的通讯补贴。
日常经济事项中,许多企业也会存在私车公用的现象,公司所采用的方式亦各式各样,有些采用租赁的方式,有些采用立即派发现钱交通补贴的方式,有些则采用费用报销员工私车公用产生费用(如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等)的方式补助员工。按照相关规定,对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新而所取得的公务车补贴收入,扣减一定标准化的国家公务费后,依照薪水、薪金所得新项目计税个税。同理,公司向员工发放通讯补贴,扣减一定标准化的国家公务费后,依照薪水、薪金所得新项目计税个税,在其中的要求由各省税务行政机关要求。
根据:《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本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新获得补贴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245号)要求,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新而现钱、费用报销等方式向员工企业支付收入,都应视作本人获得公务车补贴收入,依照薪水、薪金所得新项目计税个税。
《我国税务质监总局有关个税相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要求,本人因公务车和通信体制改革而所取得的公务车、通讯补贴收益,扣减一定标准化的国家公务费后,依照薪水、薪金所得新项目计税个税。按月发放,划入当月薪水、薪金所得计税个税;不按照月发放,转化到隶属月份并与本月份薪水、薪金所得合并后计税个税。
4.度假旅游奖赏。
公司一般对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与度假旅游奖赏,为员工费用报销旅游费用。这就相当于员工从公司获得了货币性方式的经济收益,归属于测算个人所得税构成部分,理应划入员工当月薪水、薪酬测算缴纳个税。
根据:《国家财政部、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关于公司以特价旅游方法给予对销售人员个人奖励相关个税政策的通知》(财务〔2004〕11号)要求,依照我国现阶段个税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对商品营销过程中,企业及部门对营销业绩突显工作人员以培训机构、讨论会、工作中调查等名义机构休闲活动,根据免交旅差费、旅游费对于个人施行的是营销业绩奖赏(包含实体、商业票据等),应依据所发生花费全额的记入销售人员应税所得,依规缴纳个人所得税,然后由给予以上费用公司与单位代收代缴。在其中,对于企业员工享有的该类奖赏,应当与当期的薪水、薪酬合拼,依照薪水、薪金所得新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5.为员工费用报销MBA、EMBA等学历提升花费。
公司为储备人才和强化运营管理的需求,由企业承担义务,分配员工参与EMBA等学习培训。公司为员工承担MBA、EMBA等学历提升花费都属于员工所取得的与就职或是受聘相关的许多所得的,应合并薪水、薪酬测算缴纳个税。
根据:个税法实施条例要求,各类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包括薪水、薪金所得,指个体因就职或是受聘而获得薪水、薪酬、奖励金、年尾涨薪、劳动分红、补贴、补助及与就职或是受聘相关的许多所得的。《国家财政部、中华总工会、发展改革委、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人事部门、劳保局国资公司、我国税务质监总局、工商联关于做好〈关于公司职工教育经费获取和应用管理方法的建议〉工作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社会上学历提升与个人为获得学士学位而参与的在职进修,需要花费应当由本人担负,不可以占用公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
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邮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